吸尘车

2023年,抖音还值得做吗?

编辑荐语:2023年还值得做抖音吗?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抖音在明年将会有哪些可以预见的变化呢?对于普通博主来说,如何才能防止因为变化而失去阵地呢?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

今天流量最大的渠道是谁呢?——是抖音平台。

所以全网都在为抖音狂,但真正理解和看懂抖音的人很少,我今天就给大家深入讲一讲我对抖音的一些看法和判断。

有没有渠道帮你持续推广带来新流量,是一个人能否持续赚钱的关键抓手。

产品好意味着你的产品有口碑,成本低,有利润, 交付能力充足,但是好产品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

很多人做了产品,依赖自己的影响力去推,推不了多久,就发现卖不动了,为啥?

第一个要检讨的是不是产品口碑不好,产品不行,肯定卖不动。

不要默认就理解为你的投放渠道有问题,也许产品就不行。

如果产品口碑OK,那么就要看是不是价格太高了,压制了需求。

最近特斯拉着急拉业绩,在国内想到的招就是紧急降价,逼大家在新能源政策退出前下单。如果降价也拉不动销售,那说明你过去的流量池枯竭了,你需要找到新的流量池。

能够给你稳定带来新流量的方式,就是好渠道。

自媒体只是渠道的一种,线下门店也是渠道的一种,商业合作伙伴也是渠道的一种,甚至政府资源也是一种渠道。

问题是很多人以为自己缺流量是因为缺影响力,只要把个人品牌做起来,就能解决问题,这也不对。

有个人影响力,不等于你就有流量。

两院院士都有个人影响力,在专业范围内个人品牌也响当当的,但是他们真去网上直播,也没有流量。

还得发动学生来喊人,你看,能带来流量的学生,就是给院士直播拉流量的渠道。

要理解渠道,就得看懂有流量的渠道背后的规则,你看得懂规则,你才能知道如何用好渠道。

要搞定渠道的流量,就得懂这个渠道的规则。

我们团队在职场技能领域影响力还不错,很多人跟着我们学职场技能,像PPT,Excel,PS,写作等等。

目前我们新媒体矩阵秋叶PPT,秋叶Excel,秋叶Word,秋叶PS,在主流新媒体平台, 像微博,公号,头条,小红书,抖音,快手,B站,都算是头部账户。

我们主要是靠做内容换流量的模式,不依赖广告投放。而且我们在多平台分发,从不同平台获取流量,也是不想太过度依赖某一个平台,增加自己抗风险能力。

所以我们对不同的平台都相对熟悉规则,在大家眼里,就好像大叔的团队哪个平台都玩得转一样。

不是我玩得转,是我们团队相对熟悉规则。

今天所有的平台都要重视广告投放,用“内容+投放”的打法会更好,只做内容,不能起量,依赖广告,越来越贵,两者结合,才有回报。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很多人看不懂。

很多人对我有一个非常好奇的问题:大叔,为什么每一次互联网的风口你都抓住了?

其实搞定微博,我是蒙的。抓住公众号我是试着玩,没有想到玩出来了。

后来入局抖音我就不算是蒙的,我知道短视频时代来临了,虽然不懂,但必须投入。

2018年,我就开始带团队做抖音,一直做到今天,我们团队还是抖音每年都在推荐的典型,从2018年到2023年,抖音这五年,我们团队从未缺席。

在抖音上坚持五年容易吗?——真不容易。

我比的不是爆发,而是我一直都在。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抖音生态的认识,对抖音打法缺陷,对抖音未来流量运营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抖音生态流量真大,缺陷也大。

借用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劝他去做抖音,因为流量最大的爆款之地,就在这里;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劝他去做抖音,因为流量今天有明天没有,变化太大了。

今年时不时传出各种逃离抖音的评论,好多人转战其它平台。

首先我得表明态度,我说“逃离抖音”是一个标题党,一个噱头。

抖音现在依然是一个新品类,新品牌,做出影响力,最应该去博的阵地。

只需要回忆一下今年冒出来的成功的商业账户,基本上都是来自抖音,B站,小红书,其中抖音的比例最大,影响力也最大。

比如刘畊宏,董宇辉,趣店罗敏,T97咖啡的大嘴妹,最近的张兰,都是抖音上起来的。

如果你要把生意做大,不可能放弃抖音平台的。

当然做抖音,大家应该注意到我说的是“博”字。

其实我们团队是一直在做抖音,我们一直在博。

2018年起号做秋叶PPT,秋叶Excel,秋叶Word,现在还做了秋叶PS,秋叶剪辑等账户,我们一直坚持做原创内容,走“剧情+干货”的品牌号打法。2018年抖音涨粉很容易,但缺少变现通道,只能接一点广告。2023年抖音推出抖音小店,我们靠原价卖正版书能赚到一点小钱。2023年抖音鼓励做直播,我们只要开播就能得到流量扶持,当时主播少,也能赚钱。2023年抖音鼓励品牌自播,鼓励投放千川放量,我们差不多是第一波去做Office这个品类的,每个月都能把299元的书课包卖到百万流水。2023年我们直播就不怎么做投放了,因为ROI跑不平,但是我们推出了适合抖音的爆款图书《秒懂Office》系列,通过短视频+投放带货,每个月可以走1~2万单图书。

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总共在抖音上收入不到3000万。

是不是有点意外,盘子太小,对不起大家,不像在外面一说都是单月破亿什么的。

我们团队在抖音上不算顶流,也没有赚到什么大钱,我们可能是非常稳健的一个团队,从2个人的团队到今天20个人的团队,至少从18年入局到22年,5年时间,我们团队销售业绩稳中有升。

那么重点来了,收益呢?——这个我们承认我们在抖音赚钱越来越难了,业绩增加了,但没有啥利润。

这3000万里面,给抖音广告费就1000多万,图书+物流成本1000多万,我们算算5年来,总共开了80个人的工资吧,赚了不到1000万,都给员工发工资了,所以我感觉我还是很努力地在创造就业。

但我真的赚了很多宝贵的经验,3000万换来的经验,各位要好好听。抖音赚钱难,不是难在出爆款,而是难在持续稳定性。

出爆款对我们团队,家常便饭,几万赞我们都不激动的,出多了就发现不太对头,抖音不像微信,爆了就爆了,似乎没有啥沉淀。

我在2023年5月份就做过一页PPT,我当时把抖音平台和电视台对了对比,我把图发大家看看。

3年半过去了,这一页PPT判断过时吗?

我认为没有。

抖音网红对标就是电视明星,造神快,滑落快,长红难。

短视频时代没有读者,只有观众。

短视频给大家信息冲击强,情绪认同特别强,但在思考层面反而不如阅读文字。

阅读文字,人会认认真真去和另一个人对话,会对另外一个人建立基于深度思考上的长期认同。

短视频可以通过策划,剧本,外形去包装一个人,有演技有外形特色的人更容易冒出来,但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内涵,有深度,这个不好说。

短视频时代人是想打造个人IP,但大部分人都是流量网红。

好比娱乐圈,这个圈子看重的是受众多不多,至于谁是明星,根本不重要,今天你是爱豆,明天你也可以塌楼,没关系,马上有新人填补空白。

在抖音做内容,其实平台也不在意你能不能长红,只要有人能填补你离开的空白,带来新的新鲜感,哪怕本质是旧瓶装新酒,就可以了。

为什么短视频时代人更容易成为流量网红?

对于做内容创作的人来说,长期保持新鲜感,是会把人逼疯的事情。

做内容的人,需要情绪充电,灵感充电,才能不定期爆发。

但是抖音算法需要你保持稳定的节奏输出,这种算法对内容创作者本质是一种压榨。

反正中国人口多,你不行了,马上有人顶上来。没有这个人口红利,抖音这套算法还真玩不转。

所以做抖音,要保持稳定性,第一个挑战就是内容创作者想稳定且有质量的产出,太难了。

抖音对创作者不是一个特别友好的生态,但抖音对商家也不是一个特别容易扎根的生态。

抖音生态是超级庙会模式,淘宝天猫京东是超级卖场模式。

就算你的内容产出稳定,质量合格,在抖音上赚钱还是很难,为什么?

是抖音的流量模式决定的。

抖音竞争很残酷,为什么很残酷?

因为是全品类竞争。

抖音是庙会模式,庙会模式是随机逛,看到什么新鲜有趣的,只要在自己承受能力内,就随手买,不用记店家,反正下次也不一定会遇到,就看谁家会吆喝,是一种冲动消费模式。天猫是卖场模式,卖场模式是主动找,提前想好自己要买的,货比三家强调三包售后,认牌子,认老店口碑,就看哪家真实惠,信誉好,就把店铺收藏起来,是相对理性消费模式。

在天猫平台,很多流量是主动搜索的,消费意愿强,别看流量不如抖音大,但是老客户多,成交金额反而高。

天猫平台就可以把不同的关键词流量按品类区分,不同的商家分赛道,在不同的流量池里竞争。

就好像我们去线下大卖场,不同的购物需求去不同的楼层,同一个楼层不同商家直接竞争,不同楼层之间,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购物需求,不但没有强竞争关系,反而是一种流量互补,人气越旺,大家生意越好。

对应在天猫电商平台,流量是只在同类商品搜索流量里面去竞价。

比如你是卖衣服的人,那么花钱买流量的商家,都是卖衣服的。在同一个品类下竞价,大家成本是比较透明的,会更快达到一个均衡点,大家都能赚点钱。

抖音是庙会模式,等于是全品类竞争,因为你逛街时,你也不知道你会买什么,就是看逛到哪里开心, 要么东西要么好玩,要么东西真实惠,要么根本不用担心售后,直接就买买买。

这就意味着在抖音做投放的时,你在跟谁竞争?

你在和所有的商家在竞争。

如果你在和所有人竞争,你即便赢了你们全部同行,也不一定能打败抖音上的王者。

以我们教育赛道为例,一个年轻人,一个月还多了三百块存款,有一些年轻人想投入到学习上。如果去一个学习平台,他无非是选哪门课跟哪个老师学而已。

但是在抖音,有各种诱惑,吃喝玩乐,来呀,快活呀,别浪费这大好青春啊。

我一个教别人PPT的,竞品不止是同行,还有教其它课程的,还有卖吃喝玩乐的,太难了。

产品要脱颖而出,全靠主播才(yan)艺(zhi)出众。

为了快速抓住大家注意力,引导冲动消费,话术必然要精心设计,如果要说很多抖音直播话术的关键,一句话就讲完了——如何在不违法广告法的情况下诱发人的购买冲动?

答案就是基本上都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现在抖音上的名师一个个都像学了脱口秀似的,甚至有人到处分享抖音卖课经验——让学员免费听最好最贵的老师直播卖免费体验课,让省钱的兼职助教带大家花正价学网课。

这个经验显然不符合学习者的预期,能够短期带来业绩增长,但很难持续经营,我们团队不选择这种模式。

我们选择是能做到多少,就承诺多少,直播是谁讲,后端课程也是谁讲,代价就是成本真的高,投放就跑不过同行的ROI。

但我不认为我就该简单骂抖音是劣币驱逐良币,你用对的方式做产品,不等于你的产品就做得对,产品好不好让用户去评判,我们自己不给自己打分,学员会打分。

做产品少谈情怀,还是看续费率,还是看能不能一年年生存下去,还能发展,把评价留给市场的用户去做。

即便是用过度承诺的方式赚到第一桶金,为了让产品持续生存下去,一样会有非常优秀的团队选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服务成本,打造教育品牌,最终大家是不同的路径,得到了差不多的结果。

时间才是验证一个人成色最好的尺度。

不过即便你有耐心,很努力,也用心,在抖音上也很难持续红下去。抖音的算法不允许一个人长红不衰。

就算你的主播心态良好,产出稳定,而且也能跑赢大部分竞品,你在抖音上也很难长红。

抖音明显是吸取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的教训。什么教训?

粉丝在大号手里,粉丝直接和大号接触,大号影响力起来了,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有钱了,人膨胀了出了问题,平台反而有连带责任。

平台要承担生态建设成本,还有巨大的监管成本,却分不到钱,显然这个收入回报比和责任不匹配。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微博。

所以微博是最早转向信息流算法的图文自媒体平台。

今天很多自媒体平台,像知乎、头条、百家号、公众号,这些统统都叫自媒体平台。这些自媒体平台都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他们统统变成了信息流。

什么是信息流呢?

就是我觉得你喜欢什么,我就推荐你看什么。

信息流时代深刻改变了粉丝的价值——让读者关注你的账户难度大大增加了,而且让关注你的粉丝价值大大贬值了。

比方你有1000万粉丝,今天意味着你拥有流量吗?答案是NO!

比方说我有1000万粉,这些粉丝能看到我的内容吗?

很可能看不到。

你在微博有1000万粉丝,当然厉害。

但你不投广告,一样直播没人来。

粉丝不是当年的粉丝了,铁粉在哪里?铁粉是你的朋友圈

微博发明了一个广告工具,叫粉丝头条,你花钱投头条,就能让你的粉丝看到你的微博。

这个玩法就是抖音“抖+”的前辈。

微博这么一改,粉丝的价值就变了,粉丝从真正关注你内容的人,变成了读者的一个标签。

粉丝的本质是意味着给你的读者加了一个标签,这个人曾经对你有兴趣。你有1000万粉丝,不代表你的文章有1000万人看见,因为算法不一定会推送给他们。

所以你要想方设法地在一段时间内“花钱”提高他多次刷到你的概率。

如果他多次刷到你还给你点赞,还给你评论,那算法会认定他是真的喜欢你,那以后真的推荐你的内容给他看,他们会依据读者行为决定是否推荐你的内容给到大家。

在微信公号里,这类老读者就定义成“常读用户”。

所以今天你有粉丝的真实含义是算法给这些人打了一个标签,它使得你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可以比没有标签的人更精准。

我有1000万粉,意味着我投放广告的时候,我可以优先在过去认可我某条内容而关注我的粉丝里面投,我相当于已经做了一轮筛选。

这个筛选使我的广告投放效率比没有筛选的人高10倍。

看懂这个残酷的真相了吗?加粉快,你才有资格花钱。

从这个意义上讲,抖音算法让粉丝贬值了,让关注这个行为也贬值了,大家甚至都不怎么去关注新账户了,反正算法会推荐我喜欢的内容过来。

平台推荐素人作品,要么你的某条内容真的爆了,能帮平台留住人,要么你愿意为你的粉丝看你的内容付费,平台可以收你的广告推广费。

只有能导流到私域的人,加入微信和朋友圈的人,价值才相当于原来自媒体所谓的铁粉。

抖音今天的算法其实是不鼓励一个人长期靠粉丝影响力就能赚到足够多的回报。

如果一个人热度很高,又没有给平台创造价值,那么算法可以让你的热度慢慢流失,直到你愿意为你的作品推广花钱。

等你养成内容推广付费习惯后,算法也会避免你长期占据头部,避免像淘宝一样,过度依赖的李佳琦和薇娅,一人敌一国。

抖音就是要让这个生态里面,让最拼的人,最狠的人在上面持续冒出来,打造新的造富神话。

如果你不够拼不够狠,中国有14亿人,总有人愿意站出来取代你。

这个逻辑很多人看得明白,所以抖音上很多人就是短期打法,能薅到流量就All in ,一旦缺乏回报就转向,反正可以做的产品多得很,一个主播不行了就换下一个主播,不是非要在一个阵地上死战。

抖音也不怕大家这样,反正源源不断有新人冒出来,大家反而觉得抖音有新鲜感,有机会出头,这恰恰是娱乐圈的游戏规则。

一大群人在玩一个“鱿鱼游戏”,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有机会成为那个幸存者,但真相就是在走向顶流成功的路上,到处都是炮灰,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我认为抖音这种打法,最多一年后也会遇到瓶颈。

为什么呢?

因为共同富裕时代来了,舆论上就不会鼓励让一个人赚很多钱。平台也不得不适应大环境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在抖音上一年也挣不到一百万,大家还会那么卷吗?还会那么拼吗?还会那么为了钱就不要命吗?

互联网公司期权不值钱了,马上员工就不愿意 996 了。

普通人只有能看到高增长,才愿意不要命的奋斗。

等整个政策不允许你暴富的时候,抖音平台的转折点就会来临。

下面我说说,我理解的抖音智能投放下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做抖音投放多的人,会发现用抖音智能投放,比人工建立计划有时候更管用。

是啊,谁能比得过大数据系统来分析到底怎样的用户匹配你的产品呢?

投手的价值越来越多不是在做投放计划,而是在做投放内容策略,用精准的短视频内容,直播间策划来吸引精准的目标客户。

这其实要求我们去找“数据分析+内容策划”型投手,这样的人很难找,也很难培养。

如果按市面上主流的抖音分享,大家要做的模式也不复杂。

先选一个适合抖音投放的品,有卖点好设计话术,有投放佣金空间,消费者决策成本低。拍能带货的短视频,如果效果不够好,那一定是短视频创意还没有做够,继续拍,直到产出一条转化比合格的短视频。用千川广告加速这条创意,尽量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cc@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