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车

地球人丢弃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原创 星球科学评论 星球科学评论

|科学| · |探索| · |好奇|

今年5月1日开始,最新制定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启用,严格的垃圾分类举措将重新定义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

北京新型标准垃圾分类箱 | 2023年4月22日,新型垃圾分类箱亮相西城区金融街。图源@VCG

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厨余垃圾和剩饭剩菜等有机垃圾可以用来生产肥料或者沼气,金属、玻璃、塑料、废纸、布料、大木材、废轮胎等垃圾可以回收,重新加工成产品。即便是看似无用的建筑垃圾,人们也可以用填海造陆的方式让它发挥一些余温。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 图源@VCG

在所有的垃圾中,有一大类垃圾非常特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它们是一大类相对纯粹的人类造物,是现代有机合成工业将许多简单有机物组合而成的物质。人们根据弹性、塑性等性能差异,又将这类物质划分为三种用途不同的材料: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

当代海岸垃圾一景 | 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如胶皮管等)和合成纤维制品(如渔网、缆绳)等是当代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这里的“塑料污染”与“废塑料回收”,在对“塑料”的定义上有区别,后者不包括废橡胶。图源@VCG

尽管在自然界也有许多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如松香等由树木分泌的天然树脂,但它们的分子更轻、结构更简单,通常作为工业合成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原料。换言之,经过人类有机合成工业制造的高聚物,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类似物质。

琥珀里的鸟化石,鸟足清晰可见 | 琥珀是古代天然树脂转化形成的宝石。这块琥珀标本产自缅甸,形成于大约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晚期,里面包裹着一只几乎完整的雏鸟,极为罕见。图源@VCG

正是凭借在自然界中的独特性和在人类生活中广泛的应用,高聚物制品具有十分特别的地位:一方面是在20世纪之前的世界里几乎不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爆炸式增长,充斥在每个现代人的周围,这给了它们转变为人类文明纪念碑的机会。

它们将占领全球的每个角落,在地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并最终转变为一种出人意料的物质。

但就像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有一个平凡的开头一样,这趟专属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的华丽变身之旅,也始于那辆早已默默消失在巷口的垃圾车。

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 | 图源@VCG

01

踏上旅程:塑料去哪儿?

由于近年来国内的垃圾分类实在不理想,塑料垃圾(本节所指的塑料垃圾不包括废旧轮胎)在离开我们的视野后,通常仍与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即便是北京也不例外。人们必须用机械和人工的方式进行分拣后,才能分别送往垃圾填埋场、焚烧站或回收企业[1-2]。大城市尚且如此,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2009至2013年,我国废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为23%-29%(发改委算法,为废塑料回收量/塑料总消费量)[3-4]。如果考虑到一些塑料制品的使用年限长,不会在短期内被人们丢弃,那么按照国际通行算法,这一数据将变成41%-47%(国际通行算法,为废塑料回收量/废塑料产生量)[4]。

2009-2013年中国内地废塑料回收率 | 以2013年为例,当年我国消费塑料5879万吨,产生废塑料3292万吨,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了1366万吨废塑料,按照两种算法得到的废塑料回收率,分别为1366/5879≈42%(国际通行),或1366/3292≈23%(发改委算法)。制图@陈随/星球科学评论

但考虑到垃圾分类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发达国家是否就做的更好呢?

在德国,2013年产生废塑料共计568万吨,其中有57%被焚烧,42%被分类回收。乍一看,这个比例似乎与中国在一个水平(按国际标准计算),但这里面也有一半以上作为“废塑料资源”出口到其他国家(如中国),真正自行处理加工的废塑料,只占到19%,其中仅有1%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4]。

在美国,2013年废塑料产生量为2300万吨,分类回收了270万吨,毛回收率占到10%左右。而根据2012年数据,有215万吨分类好的废塑料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中出口中国169万吨,为历史峰值,占79%),本土加工利用废塑料的比例仅为2%[4]。

青岛海关工作人员查验进口“洋垃圾” | 2013年10月15日,4000余吨“洋垃圾”因实际类别与报关信息不符,从黄岛退运出境。图源@VCG。

如果要给“废塑料去哪儿了”找一个国家作答案,那便是中国。2018年“洋垃圾”进口禁令之前,中国每年进口超过700万吨塑料垃圾[5-6]。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自1992年以来,中国一共回收处理了1.06亿吨废塑料,占全球同期回收废塑料总量的45.1%以上[7-8],为世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多年为全世界处理废塑料,中国早已培养出一个胃口惊人的废塑料处理行业,对废塑料的实际回收利用水平明显高于美国和欧盟[4]。2018年1月1日“洋垃圾”进口禁令生效之后,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废塑料处理行业竟出现供不应求——2023年全年处理废塑料仅为1890万吨,分类回收工作遇到的瓶颈,直接制约了废塑料处理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废塑料加工量变化图 | 2018年后,我国废塑料加工行业出现供不应求。制图@陈随/星球科学评论,数据综合出自文献[4,7,9-10]

塑料回收利用率在全球范围内偏低的另一面,自然是居高不下的焚烧率、填埋率和遗弃率。2023年,中国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其中有7%遭到遗弃,32%被填埋在垃圾场——这意味着,有39%进入了自然界[9]。

2023年中国废塑料的各种处理方式占比 | 填埋和遗弃的废塑料都进入自然界,占总量的39%。制图@陈随/星球科学评论,数据引自文献[9]

有学者做过估算,从1950年至2015年,人类已经生产出共计83亿吨的塑料,其中有25亿吨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比如每个人家里都会有的一些“祖传老电器”),有7亿吨被扔进焚化炉烧成一缕黑烟,通过回收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生活的废塑料仅有5亿吨,剩下的46亿吨则以填埋和遗弃的方式,流失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11]。

1950至2015年全球塑料的产量及塑料的命运 | 人类生产的所有塑料可达83亿吨,其中有49亿吨被遗弃/填埋到自然界。图源@Hannah Ritchie & Max Roser / Ourworldindata.org,文献[11-12]

5亿吨被回收的塑料经过二次利用后,又会有相当一部分被遗弃或焚烧。于是,最终被焚烧的废塑料达到8亿吨,而遗弃或填埋的废塑料达到49亿吨——这意味着,人类生产的所有塑料制品,有近59%留在了自然界。

在当代,废塑料的处置情况仅比历史总体情况好一点:有55%的废塑料被遗弃或填埋,25%被焚烧,20%得到回收利用[12]。

1980年至2015年全球废塑料处置比例变化图 | 尽管回收和焚烧占比越来越大,但填埋和遗弃仍是当代最主要的废塑料处置方式。图源@Hannah Ritchie & Max Roser / Ourworldindata.org,文献[12]

就这样,因为人类自己的漫不经心和乱扔垃圾,性质稳定的塑料垃圾正在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占领”地球,将自己变成这颗星球历史的一部分。

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一处大型垃圾填埋场 | 在可预见的未来,垃圾填埋仍将是一种重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注意图片中下部渺小的人影。图源@VCG

在时光的轻抚下,这些被人们抛弃在自然界的塑料垃圾将存在多久?

02

旅程中:塑料有多难分解?

全球海洋和陆地上的塑料污染早已不是新闻,至少49亿吨的塑料已经成为这颗星球的一部分,参与到地球所有的生态系统里。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比例能够忽略不计——因为即便是可降解塑料占全球产能25%的中国,2018年的生物降解塑料产量仅有65万吨,还不到中国当年塑料产量的1%[13-14]。而其中可以完全降解的塑料,仅有不足10万吨。

对于已经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难降解塑料,它们大多被人类工程师有意设计成经久耐用的结构,分解速度慢到令人发指。在海洋等环境中,塑料可以在紫外线、温度、水流、砂石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渐遭受物理破坏、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作用。

塑料在海洋中的变化示意图 |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4.75mm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是直径小于0.1微米的塑料颗粒。图源@Cj Beegle-Krause/文献[15]

物理破坏,能将塑料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块,从大块塑料转变为小块塑料、微塑料甚至纳米塑料;化学分解可以将塑料转变为其他物质,有助于它们破碎甚至消失;生物降解对于塑料的最终消失至关重要,总有一些奇怪的微生物以塑料为食物,它们或许是未来帮助人们处理塑料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

塑料分解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重要。如果你关注环境话题,相信一定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到许多关于塑料分解的时间数据,它们通常是数年到数百年不等,如下图所示。

常见塑料被完全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 | 只是,它的数据仍有较大商榷余地。图源@statista.com

但实际情况却是,塑料对于自然来说还是一种非常年轻的物质,类似上图的数据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人们对于塑料在真实环境里的分解速率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在仅有的一些研究中,人们只是将塑料样品表面厚度、直径的减少作为“分解”的参考指标,强调一大块塑料的体积损失和质量损失,并未深究它到底变成什么[16-18]。

从废塑料残留质量的角度,有研究者效仿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建立起一个“质量半衰期”的塑料分解速率概念,如下表所示[17]。

不同材质和形态的塑料在不同环境中的质量半衰期 | 使用计算机模拟得出,其中地表和海面具有紫外线和较大热量等有利于分解的因素。“超过2500年”表示在计算中未观测到明显的降解,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数据来源@文献[17]

由此可见,不同塑料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截然不同的保存时间。一个漂在海面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矿泉水瓶,可能两年半后就能在紫外线、微生物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损失一半的质量。

漂浮在海面的塑料垃圾 | 海洋表面是塑料分解很快的环境,类似图中右侧的水泡可能两年多就能损失过半。图源@NOAA

但是,一个埋在地下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水管,可能需要5000年以上才能损失一半的质量。还有一些PS(聚苯乙烯)塑料制品,不排除要数千甚至数万年后才能损失一半的质量。

一处实验塑料在地下分解速率的微型垃圾填埋坑 | 最早的塑料是在30年前埋下的,但仍然保存完好,毫无分解迹象,这是因为隔绝了阳光和高温,也没有海洋的波浪拍打和盐分作用,分解速率很慢。图源@文献[19]

笼统地说,塑料可以在海面留存成百上千年,在土地里留存成千上万年,也不排除数万年之久,这是现阶段人们对塑料留存时间的初步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cc@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